2月22日,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主办、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七届中国商用车产业大会在厦门盛大开幕。大会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和业内人士的关注。组委会邀请了众多专业人士对2025年商用车市场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其中,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二手商用车部主任李继聪深度分析了存量市场背景下商用车数字化营销模式现状和未来变革趋势。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
李继聪分析,当前商用车市场已进入存量时代,主要特征为“车难卖,钱难挣”。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GDP达到134万亿元,但商用车销量仅为386万辆,与2010年GDP总量的40.1万亿元、商用车销量430万辆相比,销量不增反降。这一现象表明,经济增长情况与商用车销量有着非正比关系。“存量市场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置换率高。”李继聪分析,“重卡的置换率已达到85%-90%,轻卡和微卡也突破50%。这意味着新车销售面临巨大压力,二手商用车市场竞争激烈。”李继聪进一步分析,存量市场下,整车企业利润下降,经销商业务难做,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增加,终端用户则面临运费低、货源难找等问题。数据显示,国内商用车市场上,2024年新车与二手商用车的销售比例为1:1.39,即每卖出一辆新车,就有1.39辆二手商用车参与竞争。

微信小程序搜索:商用车大数据平台、商用车公共交易平台,即可使用。面对存量市场的激烈竞争,李继聪强调,数字化营销已成为行业突破的关键。然而,当前国内商用车数字化营销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图文推广、视频营销、拍卖和电商等形式,缺乏底层数据支撑,难以实现精准营销。
“国内数字化营销与美国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李继聪举例道,“美国平台上的车辆信息展示公开透明,价格、车型参数一目了然,而国内平台则多以文字堆砌,用户体验较差。”此外,李继聪指出,车辆检测环节在国内商用车市场中几乎空白,而日本已实现标准化、流程化的检测模式,几秒钟即可生成专业报告。这种差距反映了国内商用车数字化营销在标准化、专业化和智能化方面的不足。
商用车公共交易平台为贵州基地、成龙车行提供专业化数据服务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牵头搭建了商用车大数据平台。该平台旨在实现数据的标准化、专业化和智能化,为行业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和服务。“商用车大数据平台整合了国内市场上自2005年至2024年的7100万辆商用车销售数据,涵盖卡车、客车和专用车三大类别,车型数据达165万种。”李继聪介绍,“通过标准化清洗和专业分析,平台每月更新30多万条数据,为行业提供实时、精准的数据支持。”为了更好推进商用车大数据的应用,后续又开发了车型查询、车价评估、快速估值等专业应用,赋能电商平台和自媒体平台。例如,通过行驶证扫描和智能匹配,电商平台可快速完成车辆信息上传和价格评估,实现一键发布全网;自媒体平台则可通过大数据支持,实现粉丝直接点击链接购买,提升交易效率。
在车辆检测环节,协会与贵州基地合作,开发了智能化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9+3+X模式,自动采集车辆外观、底盘、驾驶室等全方位照片,并生成标准化检测报告和鉴定证书。“智能化检测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还为竞价环节提供了数据支持。”李继聪表示,“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商用车从检测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
2
李继聪总结,存量市场下的商用车行业竞争已从产品转向数据,谁能用好数据、建好平台,流量经济就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协会将继续为行业提供数据基础服务,推动商用车数字化营销的深入发展。”李继聪呼吁,“希望行业同仁共同努力,在存量市场背景下找到新的出路,实现商用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